南部县是典型的旱区,人均水资源617立方米,区域性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突出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,108万农民饮用水安全面临当地水源条件和有效供给的双重制约。
“十二五”以来,该县坚持把饮水安全作为一号民生工程,确立了区域集中供水工程串联场镇、辐射农村的全域供水新思路,解决了67个乡镇、60.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。
村民告别靠天吃水的日子 “原来的石水缸‘下岗’了,‘太阳能’上房了。”“2011年,县上组织施工队伍,铺设大桥供水厂到村上的供水主管网,全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。”大坝村党支书王红刚介绍,管网铺好后,农户只需缴纳500元左右的上户费就可用上自来水了。目前,该村80%以上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。
据了解,南部县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过程中,立足嘉陵江、西河、升钟湖3个水源地和县城一水厂、杜家湾制水厂、大桥水厂、升水偏柏树水厂、楠木水厂、大坪水厂,通过9条“射线状”主干管网连接场镇、辐射农村,已解决了67个乡镇、60.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,其余14个乡镇的饮水安全问题将通过场镇小型集中供水工程、村级联户供水工程加以解决。
为确保水源质量,该县强力实施“清水工程”,全面取缔升钟湖、西河网箱养鱼,关闭嘉陵江、西河沿岸排污口12个,在水源保护区拆除砂石堆码场5处,新建15个场镇污水处理站,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二类以上。与此同时,县环保对水厂水质定期开展检测。
|